巡防员王伟清理铁路护栏高处的石块。
巡防员目送列车驶过。轰鸣声渐远而他们的守护仍在继续,为下一趟出发,也为每一次平安抵达。
10月15日清晨的银川,被一场大雾降低了速度——晨雾像厚重的纱幔裹住铁轨与站台,能见度小于200米,但有一群人的脚步,却比往常更急了些:中铁兰州局银川工务段高铁路桥车间的巡防队员,顶着浓雾奔赴岗位。
巡防队员王伟扛着铁锹,边走边检查。防护栅栏是否完好、密目网有无破损、刺丝滚轮是否整齐,一个环节也不落下。连日降雨可能导致涵洞积水或路基塌陷,他看得格外仔细,发现问题立即拍照上报。
地面巡防工作看似简单,实际上相当繁重。银川工务段高铁巡防队负责包银、银西两条高铁线路的巡防任务,地面巡防线路总长66.7公里,虽然51名巡防员每人只管理一段,但每段路每天至少要巡2遍,重要地段甚至要巡4遍。“我们每个队员的微信步数,每天都超过2万步,有时候能走3万多步,积年累月地走,工作强度很大。”巡防队队长周燕说。
地面巡防队员用脚步守护安全。而在他们的头顶,另一张无形的监控网络也在同步运行。
视频巡防线路总长172.6公里,平均每3公里设一个监控点位,实现了对全线段的全面覆盖。
在视频监控室里,陆婷婷的眼睛紧盯着屏幕,双手在键盘和鼠标间快速移动。眼前的监控画面随着她的指令不断切换、放大、拉近。记者粗略统计,在1分钟的时间内,她点击鼠标的次数高达87次。
这样的高强度作业,陆婷婷每天要持续7个小时。“高铁运行速度极快,对轨道环境要求极高。”陆婷婷说,一个小石子、一个泡沫箱,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行车事故,偶尔还会有狐狸、獾等动物闯入护栏里,就连铁路沿线两边的农田和路面,她们也要时刻关注着。
在监控屏幕上,一个微小的反光点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硬飘物。因此,每个视频巡防员都练就了一双“火眼金睛”。仅15日早晨,她们就发现了7处潜在风险,上报位置并及时通知地面巡防队员处置。
临近正午,阳光穿透云雾,大地渐渐清晰。列车驶过,轰鸣声渐远。而巡防员的守护仍在继续,为下一趟出发,也为每一次平安抵达。(记者 王 鼎 马 丽 实习生 卢 毅 樊家宜 文/图)